帝国风云

闪烁

首页 >> 帝国风云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明朝那些事儿 民国投机者 唐朝好地主 宦妃天下 大唐贞观一书生 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 前方高能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龙血战神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六百零三章 先入为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三月三日,同盟国集团首脑会晤在北京召开。

这是大战期间,同盟国集团召开的第五次全体首脑会晤,出席的有中国总统、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意大利总统、荷兰首相、丹麦首相、罗马尼亚首相、保加利亚首相、西班牙首相、葡萄牙首相、希腊总理、土耳其总统、伊朗首相、埃及总统、苏丹国王、摩洛哥摄政亲王与泰国总理,此外还有十多个中立国的代表,而法国、英国、俄国、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等战败国也派来了代表。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大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首脑会晤。

原因很简单,这是获取胜利果实与分配胜利果实的大会。

在此之前的四次首脑会晤上,重点讨论的话题是如何夺取胜利,而主要议题是整合同盟国集团的战争力量。

显然,这次大会上,根本没有必要讨论这些话题了。

虽然大战还没有结束,但是任何人都知道,离结束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美国最多还能坚持一年,也许几个月。

在这个时候,自然需要讨论如何来分配胜利的果实了。

当然,并非所有参会首脑都有发言权。

在众多国家首脑中,只有三个人有发言权,即中国总统、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与意大利总统。

原因很简单,这三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同盟国集团中,中德意三国的经济规模占集团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二,工业产值占百分之八十九,人口占百分之七十四,领土面积占百分之六十三,八十二种战略资源的产量占百分之八十八,军队规模占百分之八十四,对战争做出的贡献更是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其他国家,中德意也能打赢这场战争。

当然,真正的核心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除了领土面积之外,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其他各个方面,在同盟国集团中所占的比重都超过了百分之六十,而战争贡献达到了百分之九十。

正是如此,在分配胜利果实的时候,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决定权,而意大利只有部分发言权,其他国家则只能等待结果。

只是,这绝不是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池塘里有两条大鱼,而这两条大鱼都想吃掉对方,或者是让对方吃不到小鱼。

这样一来,小鱼的利益诉求就不是无足轻重的了。

说白了,两条大鱼要想压到对方,就必须获得足够多的小鱼的支持,也就必须尊重与照顾小鱼的利益诉求。

显然,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掌握着主动权。

别的不说,在首脑会晤策划阶段,中德在召开地点上就有很大的争执,德意志第二帝国希望在柏林召开这次大会,而中国则希望在北京召开。为此,同盟国集团外长会议上还进行了专门讨论,并且由中德双方各自拿出筹备方案,再由同盟国集团的所有成员国来进行投票表决。

最终,北京获得的支持比柏林多得多。

当时,中国外长就明确提出,北京在战争期间没有遭到破坏,基础设施完好,而柏林遭到过数十次轰炸,损毁极为严重。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丰富的资源,能够为与会国家领导人提供最舒适的居住与会晤场所,而且不会对中国政府造成太大负担,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这样一来,中国就成了东道主。

开幕大会上,刘伯恩做了致辞,一份至关重要、举足轻重的致辞。

在这份致辞中,刘伯恩明确提到,同盟国集团的性质应该在战后发生转变,不再以击败敌对国为主,因为大战结束之后已经没有敌对国了,也不应该以军事、政治合作为主,因为这样的合作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大战结束之后的新时代里,同盟国集团应该是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人类社会创造理想生存与发展环境,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自由与民主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国际组织,是一个注重经济发展、注重国家交流、注重民族和解的国际机构。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国家都享受有平等的权利,所有国家都肩负着平等的义务。只有当平等、民主与自由深入人心,当所有国家都认识到,充分尊重与维护他人的利益,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同盟国集团的使命才能宣告终结。在此之前,同盟国集团将是捍卫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文明繁荣与发达,消除国家间矛盾与纷争的主要力量。

这份致辞,直接决定了此次首脑会晤的主题。

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伯恩就提出,应该在战后成立一个兼容并包的国际机构,而且应该赋予该机构足够的权力。

显然,几乎所有成员国首脑都表示赞同。

当然,也有不乐意的,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首相与意大利总理。

说白了,刘伯恩的态度,已经让中国成为了集团中无可争议的老大,而其他弱小国家都在抓紧机会跟中国亲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则遭到疏远,也失去了挑战中国霸权地位的机会。

问题是,再不乐意,德意两国也不可能表示反对。

要知道,至少在表面上,刘伯恩的提议是在维护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实力的弱小国家的利益。

如果战后的世界依然是弱肉强食,小国在遭受了侵略与奴役的时候根本没有地方去寻求正义,那么与战前的世界又有什么分别呢,而那些在战争中做出过贡献,满怀希望加入同盟国集团的小国,又如何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主动提了出来,等于承担起了保护弱小国家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德意的领导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反对。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候反对刘伯恩的提议,反对组建国际机构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对赋予弱小国家与强国同等的权力与义务,反对弱小国家拥有独立话语权,就等于把所有弱小国家推入中国的怀抱。

显然,这是德意当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甚至可以说,只要德意领导人提出反对意见,刘伯恩就会抓住这个机会,把德意排除在新的国际秩序之外,使之彻底孤立。

德意不反对,大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来组建这个国际机构。

当然,关键是这个国际机构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以及责权范围,还有各个成员国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个国际机构对独立国家是否拥有强制约束力。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这个国际机构是否有权通过包括军事在内的手段,去制约,或者是打击某个国家。

只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这就是,这个国际机构的基本行事原则,即必须为之制定一部类似于国家宪法的基本规章。

显然,这是一项很考智慧的工作。

所幸的是,在同盟国集团中,并不缺聪明人。

做为国家领导人,各国首脑只需要明确基本立场,而具体的协商与谈判工作,则由专门人员负责。

当然,这些与顾祝同这样的军人没有多大关系。

参会的,不仅仅有各国首脑,还有陪同前来的其他人员,其中就包括了各**队里的主要将领与统帅。

让顾祝同颇感意外的是,他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然,来找他、或者说是来拜访他的,都是其他国家的军人,主要是海军将领。

大会首日晚上,顾祝同就见到了雷德尔,而且在冯承乾的官邸里设宴款待了雷德尔,以及随行的德军将领。

为了让顾祝同心事方便,冯承乾把他的大元帅官邸都让了出来。

主要就是,顾祝同在北京没有府邸,只有一套算不上大的住房,根本不可能用来宴请其他国家的高级将领。

宴请雷德尔,只是礼节上的,或者说是回请。

别忘了,在柏林的时候,雷德尔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把顾祝同等中**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虽然顾祝同没法安排交际花,在中**队里根本没有交际花,而且中国的军方情报机构也不大喜欢使用女特工,但是顾祝同可以让雷德尔他们尝到真正的美味,满足德军将领的口腹之欲。

说实话,在柏林,顾祝同最不满意的就是吃的东西。

原因很简单,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没有值得称道的美食文化,而中国又是一个以美食著称的国家。

在宴请了雷德尔等德军将领之后,真正的麻烦才来了。

接下来,顾祝同的每个晚上都在忙于应酬,所有参会国的军事代表走马灯般的轮番上门做客,而顾祝同还不能拒之门外。要知道,他们代表的都是某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而且大多拥有元帅军衔,而得罪他们,就意味着得罪某个盟国。顾祝同是知道轻重的人,他可不会做得罪人的事情。

让顾祝同略感惊奇的是,这些将军几乎为了同一件事情来拜访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赵氏嫡女 我的明星老婆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都市极乐后后宫 龙族 大夏第一假太监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祖国人降临美漫 明星潜规则之皇 斗罗:我唐三这一世要娶千仞雪 宋吹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御天武帝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织田的实力至上主义教室 肥水不流外人田 重生之官道 全职法师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魔艳武林后宫传 
经典收藏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赘婿 我在大唐卖烧烤 从战士到将军 伐清1646 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师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 穿越大楚做始皇 新水浒之心 古影 大唐司刑丞 超级武大闯水浒 行走在元朝末年 极品亲王府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穿越之成皇之路 穿越历史:我竟成了万古第一暴君 浪子列国历险记 穿越明朝之牧狼 
最近更新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大汉征服者 穿越时空王朝命运 风雨话东周 三国之小曹贼 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 大宋天朝之裂变 红警:从明末开启星辰大海 穿越红楼:重铸贾府荣光 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 庆帝元年 误入红楼,修仙人生 隋唐:我握玉而生,成中兴之主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时空搅屎棍 太子监国:我的权利比皇帝大! 大顺宝藏 三国:三分天下 我在洪武开商铺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