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不负人间第一流

首页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庶女有毒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寻秦记 晚明 灵剑尊 我在明朝当国公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学霸养成小甜妻 三国小兵之霸途 武炼巅峰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不负人间第一流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全文阅读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txt下载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7章 解惑,束水攻沙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靖十九年九月二十二庚戌日,河南,卫河水道。

“……你若能替我解惑,本官便既往不咎,如何?”

潘定一声轻笑后,语气却渐渐冷了下来。

四面潮声起落,河上晚风撩人,然而魏谦的额上却不禁冒起汗来。这话锋陡转间,魏谦顿觉眼前的潘定好似换了个人一般,魏谦甚至有种错觉,自己此刻仿佛置身于公堂之上,当空的皓月正如明镜高悬,而潘定则是立在江牙山海图前的青天大老爷。

说起来潘定算是魏谦穿越到这个时代后见过的一干人物中来头最大的了。而在潘定身上,魏谦也是切身体验了一次什么叫“官威”。只是这忐忑不安的滋味着实不好受,魏谦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刮子,好教这张惹事的破嘴能掌上门。

魏谦正暗暗叫苦之时,突然感到袖口被人扯动了两下,于是低头侧眼看去,原来是小胖子悄悄凑了过来。这情形魏谦很是熟悉,在书院的时候,遇着课师当堂考问功课,小胖子就没少给他递过话。

魏谦侧身附耳,可偏偏耳畔的风声正紧,赵崇明的声音又压得极低,魏谦凝神费劲之下,也只听清了两三个字,根本无济于事。

月色如霜,两人这小动作自然少不得落在了潘定眼里。

随着潘定的一声冷哼,两人立马分开站好,活像是在书塾里挨训的学生。

见事不可为,无奈之下,赵崇明只好上前两步,朝潘定说道:“还望先生见谅,舍兄行事虽说有失礼数,然而……然而……”赵崇明支吾了一番,才硬起头皮接着说道:“然而舍兄着实是……不善言辞,不如让晚辈替他作答好了。”

魏谦本来还紧张得不行,可听到“不善言辞”时差点没笑出声来,还好憋住了。

而潘定只是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

赵崇明于是回答道:“这‘卧槽’二字,原应是‘握持’之‘握’,‘草木’之‘草’。《道德经》先则有云:‘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又有‘骨弱筋柔而握固’之语,是以……是以……这‘握草’一言实则是万物中柔脆者,其为固之道……”

赵崇明自知这个解释实在是牵强附会,令人发噱,于是说到后来时,赵崇明的耳根越烫,声音也越低,垂着头不敢直视潘定。

一旁的魏谦瞧着赵崇明,却是再也笑不起来了。他知道小胖子为人实诚,像这样附会糊弄的事,当真是难为小胖子。魏谦只这么一想,心头便堵得厉害,索性一把握紧赵崇明的手,将赵崇明往后拉了半个身位。

然后魏谦也不等潘定再发难,先抬头对潘定说道:

“不错,我这师弟所言,也正是小爷……小子我的意思。”

潘定冷冷道:“曲意附会,何足道哉?”

“潘相公教训的是。只是小子学问实在粗疏,相公若觉得这典用得不好,只当做是个屁,放了便是。”

潘定闻言双眉立皱,他听出了魏谦话里带的暗刺,心忖着这姓魏的小子当真是恬不知耻,好生难缠。魏谦虽自承是个“屁”,可现在反倒是潘定有些为难了,这个“屁”他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道济兄……”赵崇明又扯了扯魏谦的袖口。

魏谦反手握紧小胖子的手,顺带捏了捏手心以做安抚。魏谦倒也不是一时意气,他刚刚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了,即便把潘定彻底得罪了,他也不能让小胖子受委屈,左右现在潘定也奈何不了自己,大不了等船到了驿站后,两人赶紧带着小灰跑路,干脆也别去京城赶考了,直接打道回府,这样倒正好遂了魏谦的意。

反正日后天高地远,他和潘定再难有交集,魏谦就不信潘定会特意跑到湖广去找他的麻烦。

而此刻的潘定却别有一番难以言说的心绪,眼神也渐渐柔和了下来。潘定起初也并没有存心要为难两人,甚至因为魏谦在船室里的对答而对魏谦多有留心,至于方才的发问也不过是想给魏谦留个教训。此刻见两人互相袒护时的模样,潘定不免想起一些旧事来。

曾几何时,他也有一位互相扶持、视为知己的年兄。奈何官场浮沉间,人心翻覆变幻,昔日的推心置腹到头来反而成为了身后透骨的尖刀。

潘定不禁有些意兴阑珊,挥了挥手道:“潘某岂会与尔等小辈计较,罢了,罢了。”说完潘定便转过身去,静对江流。

魏谦顿时是如蒙大赦,当下只想着走为上策。但赵崇明却没有挪步的意思,反而又朝潘定问道:“恕晚辈冒昧,不知先生为何会独身在此地?我听老师说,翰林是轻易不外放不出京的。”

魏谦一听,暗道坏事,翰林官出京一听就知道没什么好事,更何况潘定还穿着一身寻常服饰,显然不愿意别人看出他的官身来,想来不是遭贬就是丁忧了。

潘定没有立刻回答。

夜色中,魏谦看不清潘定的神情,反倒让魏谦更加忐忑,于是立马给赵崇明使了个眼色,插嘴道:“潘相公今夜微服私访,想来是有要事在身,你还是少打听才好。”

魏谦话音刚落,潘定便发话了:“有什么不好打听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贬官虽说不甚光彩,却也并非是见不得人的事。”

魏谦也没想到自己的帮腔起了反作用,而潘定的话他更是没法附和,只好闭口不言。

赵崇明正斟酌着要怎么接话,又听潘定不耐道:“你若是有话,直言便是了,不必这般一唱一和,拐弯抹角。”

赵崇明顿感汗颜,只好老老实实说道:“不瞒先生,舍兄家中有一桩冤屈,晚辈此行正是想去京城为舍兄的尊亲翻案洗罪。只是苦无门路,今夜难得遇上先生,若蒙不弃,还望先生能指点一二。”

魏谦闻言抬头,看着小胖子的侧脸,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潘定回过身来,问道:“是何冤屈?竟还要上京去申冤?”

赵崇明于是三言两语把魏谦的身世说了个大概。

潘定眉头一紧,沉吟了片刻后说道:“恭王一案,我在京中时倒也曾有所耳闻。只是此案事涉藩王,并未经过三司会审,而是交由宗人府和北镇抚司查办,就连刑部都不曾留有案底……这其中的分别,你可明白?”

虽然赵崇明此前已有猜测,不过在潘定口中得到印证后,心中到底还是失望不已。

赵崇明点了点头,苦涩道:“晚辈明白。既没有案底,翻案自然也无从谈起。而北镇抚司乃是锦衣卫所署,此事上达天听,若有反复,必得圣上御笔朱批不可。”

“你能明白便好。”

魏谦本来就没什么指望,只是见小胖子耷拉着眉头,心里也跟着难过,于是拍了拍赵崇明的手,低声劝道:“不打紧的,既然事不可为,强求也是无益。”

潘定心中犹豫了一番,而后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信件,递给赵崇明,说道:“这是我的名刺,你若是到了京城,可以持此物去夏阁老的府上,或许……或许能有一二助力。”

赵崇明大喜过望,赶忙接过名刺,连声道谢。

潘定的脸色倒有些尴尬,摆了摆手,道:“你先不必谢我。夏阁老虽然是我的座师,可此前我遭奸人构陷,夏阁老已经对我生了嫌隙。你持我的名刺去他府上私谒,怕是未必会讨得好处。其中利弊,还得由你自行取舍。”

赵崇明又是一番千恩万谢:“晚辈省得,无论事成与否,都深谢先生了。”

毕竟事关己身,魏谦也跟着躬身道了一声谢。而魏谦这次的拜谢倒是真心实意,他发现潘定这人虽看起来冷冷淡淡,不近人情,但其实人还是挺不错的。

赵崇明贴身收好名刺后,又问道:“多承先生恩惠,不知可有什么话要晚辈带给令师?”

潘定想了想,最后还是摇头不语。

赵崇明只以为潘定没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道:“恕晚辈冒昧,既然是奸人从中作梗,令师或许对先生多有误会,先生何不同令师说个分明?”

潘定自嘲地笑了一声,道:“说到底也是潘某咎由自取。当年朝廷议论开海一事时,我与恩师政见不合,那时起恩师便已经对我生了怨怼,疑心我要改换门庭。如今想来,即便没有小人的算计,潘某今时今日的下场,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赵崇明听了这话,再联想起从前在宫中时见闻,心中便琢磨出了七八分的原委来。

潘定的座师夏审言和张茂恭曾经同为内阁大学士,从前首辅杨雍在时两人还算和气。杨雍去位后,张茂恭继任为首辅,夏审言则成了次辅,此后两人便不对付了。张茂恭倡议开海运,夏审言自然是反对的一方,而潘定作为夏审言的门生却赞同开海,相当于帮张茂恭说话,实在是不合官场上的规矩。

至于魏谦,虽然对朝堂上的事一窍不通,但根据潘定前后的话,倒也能猜出个轮廓来。

看潘定这模样,看似了然,实际并未释怀,魏谦想了想,最后还是劝道:“恕在下直言,万事宜解不宜结。这海禁本是我朝祖制,如今更是已成定论,相公何苦非要同令师闹到这般田地?”

潘定一听,立马就不高兴了:“此事非我能决,亦非我所愿。至于祖制,呵,海禁是祖制,那一银十钞何尝不是祖制?”

魏谦有点发懵,一银十钞?这又是什么东西?

赵崇明看出了魏谦的疑惑,低声解释道:“我朝文帝时有制,大明宝钞凡增印十贯,须留有一两银子为库底,轻易不得动用。”

魏谦恍然大悟,心想这古代倒也当真不乏高瞻远瞩之人的,难怪这个时代的大明宝钞还没有贬值成厕纸。

潘定又道:“自永靖十四年起,北方蒙古连年犯边,而辽北却查出粮饷亏空近千万石。为了调运辽饷,朝中这才有了开海的倡议。而后来此议罢论,夏阁老便提出增印宝钞,以充辽饷。”

魏谦暗想坏事,这无节制的增印货币,一旦开了口子,怕是再难收住了。毕竟只要随便印点纸就能把事情敷衍过去,日后谁还会再去费心费力地解决问题呢?

不过魏谦转念一想,这种事情压根轮不到他来考虑,即便日后闹到洪水滔天,那也都是他的身后事了,自己何必杞人忧天。

魏谦笑着拱了拱手道:“潘相公先不必动怒,我只是觉得开海一事虽然可行,但实不可为,相公更不必耿耿于怀。”

“哦?你有何高见?”

“不敢称高见,不过是见微知着罢了。相公一路随驿船过处,想必见过不少漕工吧。拉动一艘粮船便需要动用十数位漕工,而从杭州到京城,河道千里,粮船往来不歇,漕工何止百万,更不提还有漕兵和漕卫……”

潘定冷笑道:“你可是想说:漕运乃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海运代漕断不可为?哼,却不过是些陈词滥调罢了。”

魏谦笑了笑:“是这个道理,却也不止如此。潘相公可还记得方才的那位虞姓举子?”

潘定记得有这么一人,似乎还说过海运“劳民伤财”之类的话,但潘定仍然不懂魏谦的用意,只点头应声。

“潘相公以为,那位虞姓举子反对海运,当真是为民请命?心系百万漕工?”

想起虞姓举子的来历,潘定隐约明白了几分,沉吟不语。

“道济兄,你可别卖关子了。”赵崇明在一旁催道。

魏谦偷偷揉了揉一把赵崇明的肚子,笑着解释道:“我虽不懂庙堂上那些官老爷的事,不过我看那坊市之上,如南洋的明珠、玳瑁、沉香、翠羽之物,甚至还有东瀛的女奴,一应俱全,常年供应。可我大明长年海禁,这又是何缘故?可想而知,海禁日防夜防,但防的那都是平民百姓,至于那些豪族士绅的走私却是难以禁绝。这些豪族士绅,巴不得海禁永世不开才好,而他们族中后代,不知有多少人在朝中为官作宰,至于所谓的祖宗之法和漕工衣食,说到底,不过是官字两张口罢了。”

其实有些道理潘定未必不懂,只是心中到底愤懑,冷哼道:“若是怕得罪人便称事不可为,那天下还有何事可以为之?圣人有云,虽千万人吾往矣。我辈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唯义不容辞而已。”

魏谦心想潘定这人真是跟石头一样又糙又硬,摊了摊手道:“为政不难,不罪巨室,这话也是孟子说的。要我说,这开海一事,既抢了漕运的饭,又砸了海贸的碗,把两头都得罪了。既不合天时地利,又不应圣心人心,只说仁义之道,空谈利弊得失,如何能成事?”

潘定听了这话,转念一想,当初朝堂上漕海之争的情形也的确如魏谦所言,起初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响应者寥寥,反对者更是数不胜数。闹到最后,首倡开海的那些官员多被弹劾问罪,作为主导的阁老张茂恭更是辞官去位,至于自己,如今也是落得了如此下场。

潘定一时默然,好一会才闷声说道:“你年纪虽浅,见识倒是不凡……”

魏谦正要礼貌性地谦虚两句,又听潘定说道:“只可惜学问粗疏,又工于心计,非为正道。”

魏谦脸皮一抽,不由在心恶狠狠想着:潘定这厮会遭人算计,最后被贬出京,当真是不冤的。

三人一时无言,听着船下滔滔河水,各怀心绪。

潘定暗叹了口气,又来回看了二人一眼,不禁发现这两个后生实在是有趣。

一个可谓是敦厚守礼、才学人品俱佳,只是不谙人情世故,心性过分纯良;而反观另一个,胸无点墨,心眼颇多,而且出言不逊,好逞机锋,着实令人生厌,但也正如潘定方才所说的:见识不凡,真可谓是“不学有术”。

更让潘定觉得怪异的是,这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凑到一块时却又好似天造地设一般,仿佛上苍的造物和机缘,活该如此。

潘定越想越觉得有趣,大笑了两声,似叹非叹道:“今日潘某多承了你二人的教训。”

魏谦一听这话,脸都吓白了。他原是见潘定人不错,想劝上两句,让潘定别吊死在海运这棵树上,不想潘定倒要记恨上自己了。

赵崇明赶忙替魏谦解释道:“先生言重了。道济兄方才所言,无意冒犯先生,更不敢谈‘教训’二字,不过是想劝先生留待有用之身,再图报国。国事万千,先生又何必在开海一事上空耗了岁月,误了前程。”

魏谦自然是连声附和:“正是,正是如此。先生若觉得不妥,便只当我方才说的话都是放屁,可千万别记挂在心上。”魏谦一边恭声说着,一边偷偷瞧着赵崇明,心道到底还是小胖子懂自己,而且话也比他说的要好听多了。当下魏谦恨不得抱住小胖子好好啃上两口。

潘定神情古怪地看了两人一眼,而后老脸一红,朝魏谦愤愤道:“潘某此言,全是出乎本心。偏你这小子,惯会以己度人,实在可厌。”

魏谦又讨了个没趣,只摸了摸鼻子,索性今晚他也不知被潘定“可厌”多少回了,俨然不差这一遭。

潘定转又叹了一声,道:“想我为官多年,有些事到头来反不如你们两个小辈看得通透,当真是白白蹉跎了这许多岁月。”

赵崇明听出了潘定话中的萧索之意,赶忙劝慰道:“先生也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方才晚辈听先生念起韩昌黎的诗,倒想起后头那句来了。”

“欲为圣明除弊事,岂因衰朽惜残年!”潘定凝望着江流,悠悠念着,眼中也渐渐生了亮光,转头对二人说道:“要说这圣明弊事,当今天下莫过于河患。我这些时日辗转于河洛水道,走访诸地河政,倒对治河一事有了些许心得。”

两人虽然都对什么治河水利什么的一窍不通,但见潘定来了兴致,连忙表示愿闻其详。

潘定一手指着暗夜中奔涌的河流,眼中映彻着皓然月光,说道:“正如魏小子所言:黄河之患,根在泥沙。黄河两岸虽有高堤,但泥沙愈厚而水不能泄,一旦伏秋之际,河水淫涨,则奔溃之患,有所不免。我观前人治河之道,自大禹以来,多以固堤分洪为要领,皆是‘以人治水’之法。然则人力有穷,我便想着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以水治水’。先筑堤而扼河身,再以急水冲沙。沉沙既去,河水便不会奔溢于两岸。”

赵崇明犹自听得云里雾里,魏谦却脱口而出道:“束水攻沙?!”

魏谦听潘定这个“以水治水”的法子,可不正合了后世鼎鼎大名的治河方略——“束水攻沙”。所谓束水攻沙,就是通过收紧河身,增大河水流速,用水的冲力去冲刷沉积在底部的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魏谦也是高中时候在地理课上听老师提过几句,隐约有些印象,不成想在这几百年前的古人口中又一次听到了。

潘定轻“咦”了一声,问道:“束水攻沙?莫非前人已有此法?”

魏谦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小子只是听相公所言,莫名想到了这么个词罢了。”

潘定捋了捋短须,点头夸道:“这名字倒是正合我意,甚好,甚好。”

魏谦竭力回想着为数不多的地理知识,提醒道:“这“以水治水”之法,可谓妙绝。只是黄河下游诸地,水势已缓,泥沙未必能入海,若是淤塞,怕是……”

潘定得意一笑:“你小子果真能见常人所难见。只不过,你说的这些,我亦早有考量……”

而潘定正要再细说之时,不料船身一个摇晃,三人赶忙扶住船舷。待船身稳住后,魏谦发现原来驿船方才拐过一处河滩,而此时河道前方的黑夜之中,正连绵着望不尽的火光,或是零星的油灯、或是摇晃的火把。魏谦抬头望去,这不甚宽阔的卫河水道上,竟拥塞着数十艘航船,而船上更远远传来喧沸的人声,就着万千灯火,恍若河上的夜市。

而这情形魏谦前日里也见过,已是船到钞关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赵氏嫡女 瑜伽老师花样多 谁与争锋 长公主病入膏肓后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 我的26岁女房客 龙族 逍遥人生 娇娘医经 明星潜规则之皇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大明锦衣 清都仙缘 生常 明末边军一小兵 大明英华 位面争霸:从地狱难度开始超神 碧蓝航线界限 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嫡长女她又美又飒 
经典收藏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大明第一狂士 亮剑之给孔捷当警卫 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权臣之路 睡鬼 大宋斩妖人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异世崛起:最强争霸系统 极品快乐厂公 大明圣祖 大宋医相 大夏国九皇子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中国密电码 极品亲王府 重生之大明鹰犬 阴女剑侠传 大明千王 全军列阵 
最近更新风雪持刀人 来!给各朝上科技 大唐:吾父赵王李元霸 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大唐贞观小地主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云尧长歌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极品皇太子,我一人征服满朝文武 时间手环,回到唐朝当神仙 重生成为皇太子却意外失忆变牛蛙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带着AI去穿越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穿宋,造反!【变宋】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五老将我从现代带回三国 大晋第一才子 风入邺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不负人间第一流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txt下载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最新章节 -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