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

尧天舜日

首页 >> 唐朝那些事 >> 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凡人歌 神话版三国 穿进种田文里,我不想靠才华科举 大明第一狂士 宦妃天下 风流狂少 武神主宰 前方高能 
唐朝那些事 尧天舜日 - 唐朝那些事全文阅读 - 唐朝那些事txt下载 - 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3章 宫中赶鬼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武皇后又梦见王皇后、萧淑妃两人了。她俩披头散发、浑身血淋淋的,张开双手,喊叫着向武皇后扑来。

武皇后吓得在睡梦里喊着“救命啊!”,猛地醒来,擦去满额头的汗水,从床上翻身坐起,直到天亮再无睡意。

武皇后这是连续梦见王皇后、萧淑妃向她索命了。

武皇后怀疑王皇后、萧淑妃的冤魂就在皇宫中,晚上随时可以吓唬她。

武皇后清楚自己是怎么一步步陷害死她俩的,心里有鬼、心虚害怕不愿让李治知道。

她瞒着李治请宫人打听寻找有法术的人。找来了法术高明的道士郭行真。

郭行真出入各处宫室,挥舞刀剑,画符烧符,大呼小叫,口中念念有词,在宫中施展法术捉鬼驱邪。

李治在宫中听到隐隐有怪叫声,对宦官王伏胜说:

“朕隐约听见后宫有异常怪叫声,你去看看咋回事,回来告诉朕。”

王伏胜去了一回,返报高宗李治:

“陛下,是武皇后请了道士郭行真捉鬼,怪叫声是道士在高声吟唱。”

李治问:“捉的什么鬼?”

王伏胜答:

“捉的是王皇后、萧淑妃冤魂。

宫人私下议论,她俩是被冤杀害死,怨气郁结不散。

她俩时时托梦给武皇后,吓得皇后心神不安。”

李治想:王皇后萧淑妃很可能是武氏陷害死,又联想到武氏立为皇后以来,性情大变,骄横跋扈,专权妄为,心中愤恨不平。

于是召见秘书少监、宰相上官仪,暗暗问他:

“你觉得武皇后怎么样?”

上官仪说:

“母仪天下,万民景仰。”

李治说:“要你说实话!朕想听实话!”

上官仪说:

“武皇后骄横暴虐,朝臣和天下百姓都有怨言。应该废黜她,以安定朝廷和天下臣民。”

李治说:“你起草废皇后诏书吧。”

上官仪略微沉思一下,提笔写道:

“自武氏授封皇后位以来,贤淑全无,骄横专权,左右朝政,擅杀忠良,重用奸佞,祸乱苍生,着即废黜。切切此诏,示告天下。”

上官仪写完草诏,刚刚退出,武皇后已匆匆走进来。

她一眼看见了墨迹未干的诏书草稿,好奇地凑过去看,李治忙去遮藏,为时已晚。

武皇后勃然大怒地质问李治: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我朝夕参政,为陛下劳心分忧,减轻了陛下劳累,不图有功,反倒成了过错?

你还要恩将仇报,受小人撺掇,要废黜我?

罢了罢了,朝上的事费心劳神,你就此废了我罢!我从此也不管了!”

李治内心慌乱起来,急忙说:

“皇后莫动怒。我何曾有这样的打算?

都是上官仪反复蛊惑我,让我一时心乱。

你召道士出入宫禁,大张声势捉鬼驱邪,闹得宫人很是恐慌。”

“我不告诉陛下驱鬼之事,是担心惊扰陛下。

谁告诉陛下我召道士入宫捉鬼的?”

“宦官王伏胜。”

公孙仪和王伏胜,都曾经服侍过废太子李忠。

武皇后嘱咐许敬宗给李治上奏章说:

“据宫人举报,今已查明,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串通废太子李忠,密谋反叛篡位。”

李治不敢得罪武皇后,顾不上父子恩情,下了一道诏令:

“赐死废太子李忠,侍郎上官仪、宦官王伏胜下狱待斩。”

因为谋反罪连坐,上官仪的儿子上官庭芝,也随同父亲被处死。一同被处死的还有被株连的几十人。

664年的一天夜里,几个宦官骑快马来到黔州废太子李忠居住的小宅院。

领头的宦官高声喊:

“罪人李忠接旨!”

害怕刺客行刺,晚上睡觉男扮女装,身穿粉红色罗裙的男青年李忠,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心惊胆战地跑到院子里跪下接旨。

领头太监展开诏旨,大声念道:

“庶人李忠伙同宰相上官仪、宦官王伏胜密谋反叛,大逆不道,国法难容,赐白绫自尽!”

李忠住在偏僻黔州,同朝廷不再有联系,灾祸仍然从天而降。

他本想与世无争苟活于世,可是武皇后不想让他再活。

宦官带来的白绫,是父亲李治对他最后的关怀。

在宦官帮助下,挂白绫于房梁,结成环状,李忠再哆嗦着双手,一边流着无助的眼泪,一边缓缓把白绫套在自己脖子上。

宦官帮他踢掉了凳子,他身体悬空,挣扎一会就不动了。

宦官们把他放下来查验,确认他已气绝身亡,骑马返回长安复命去了。

从那以后,朝政兵权全在听命于武皇后的人手中。

李治处理朝政,武皇后垂帘听政。

后来也不再垂帘,她和李治一左一右,并排坐两把龙椅,并坐听政。

给谁升官,把谁免职,杀谁关押谁,武皇后都有决定权。

阿谀奉承、顺从归附武皇后的朝臣,称呼武皇后为“天后”。称高宗李治和武皇后一起临朝为“二圣临政”。

苏定方平西突厥后,659年,又奉命出征思结。

思结酋长都曼,一会儿叛乱,一会儿归附,像有神经病一样反复无常。

李治派苏定方为安抚大使,日夜兼程赶去平叛。

苏定方领兵掩击都曼军队营帐,都曼仓惶败逃至马保城。

苏定方领唐军追到马保城,四面围攻。都曼走投无路,出城投降。

苏定方命兵士绑住都曼,千里迢迢押到皇宫宫殿。李治免除都曼死罪。

第二年(660年)三月,新罗王金春秋向唐高宗李治求援。

金春秋是新罗国真德女王的弟弟,真德病逝,唐册封金春秋为新罗王。

朝鲜半岛三个东夷小国三足鼎立。北边高丽最强、西南百济次之,东南角新罗最弱小。

高丽、百济时常联合入侵新罗,夺取新罗三十三座城。

新罗王金春秋给唐朝上表求救,高宗李治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及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前往征讨,斩杀和俘获不少敌兵。

高丽兵败退,唐军也班师回朝。百济没有受到沉重打击,专等着唐军西归,又进兵进犯新罗。

新罗再派使者向唐朝求救。李治再命苏定方为神邱道行军大总管,与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率兵十万人,水陆并进。

唐朝且授金春秋为蜗夷道行军总管,令他率新罗精锐,会同苏定方大军,共同讨伐百济。

苏定方自山东成山(今山东荣成海湾)千船齐发,渡过黄海至百济国熊津江口。

唐军到达江口,正好遇上百济军队前来防堵。唐军登陆上岸来不及整列,苏定方领兵直接掩击过去,杀死百济兵四千人。

有一半百济兵拼命回逃,唐军紧跟着他们脚后跟追击。

快到百济国首都,百济国王扶余义慈领全国之兵出战。

唐军冲入敌阵,杀得天昏地暗、红日无光。

百济兵溃败,扶余义慈本人也随败兵逃回。

沿想到刚刚退入外城,唐军也紧跟在后,连城门都来不及关闭,唐军也已骑马闯进外城。

扶余义慈的大儿子扶余隆和二儿子扶余泰从内城领兵出来援救他爹,才把扶余义慈接进内城,关门拒守。

苏定方领唐军猛烈攻城,扶余义慈大为恐惧。

趁着那天夜晚阴天,天空望不见星星月亮,晚上黑得伸手看不见五个手指头。

扶余义慈和大儿子扶余隆摸黑从城墙上放下粗壮长绳子,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溜下来。爷儿俩结伴一路夜奔,逃藏于百济国北部山沟村庄。

城中只留下二儿子扶余泰领兵守卫。

老爹和哥哥都跑了,余泰扶心里很不平,便在城中自立为王。

扶余隆的儿子扶余名文,还留在城里,他对身边的人说:

“逃出去的国王和太子都还活着,我叔叔扶余泰就拥兵为王。

就算能赶走唐兵,我家亲人这样争权火并,看来我父子也没法活了。”

于是扶余名文领身边的人出城投降,城中不少百姓也从城墙上吊着绳子滑下来,投降了唐军。

趁着守军人心涣散,苏定方领唐军猛攻,指挥将士登上城墙,插上唐军旗帜。扶余泰见城墙已失守,没奈何开城门投降。

扶余义慈、扶余隆得知首都失守,又想再往别处远逃。

唐军让认识扶余义慈和扶余隆的百济国人做向导,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拉网式搜捕。

他俩看到无处可逃,只好从藏身的农民家里出来,走到唐军面前跪下说:

“别搜了,我们就是扶余义慈、扶余隆。我们投降。”

百济国有三十七郡,二百座城,至此全部归唐。

唐朝下诏改设置为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选任原酋长为都督、刺史。

只有都城是全国中心,特留郎将刘仁愿居守。熊津地居险要,也派恢复官职的左卫中郎将王文度担任都督,安抚百济百姓。

苏定方押送扶余义慈父子,胜利回师,献俘于朝廷。

李治传诏对百济国王扶余义慈父子免罪不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赵氏嫡女 我的明星老婆 谁与争锋 我的26岁女房客 唐门新娘,女财阀的危险婚姻 娇娘医经 大夏第一假太监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拒嫁豪门:少奶奶99次出逃 欢迎来到节操动漫社 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祖国人降临美漫 宋吹 这个人仙太过正经 御天武帝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皇兄何故造反? 肥水不流外人田 重生之官道 魔艳武林后宫传 
经典收藏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赘婿 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蜀汉 我在大唐卖烧烤 红楼:窃国贼 明朝软皇帝大梦想 至高王子 原始人日记 子午春秋 皇上在下:大清魔法师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李炎 古影 大唐司刑丞 超级武大闯水浒 行走在元朝末年 三国之极品姑爷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穿越之成皇之路 穿越明朝之牧狼 
最近更新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穿越:我带着一座城来到了明末 大秦:不装了,我是秦始皇 大汉征服者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 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 穿越时空王朝命运 三国之小曹贼 明末木匠天启落水后无敌 三国之纨绔霸天下 穿越大明,我摆脱严嵩追贤妻 才下刑场,便上战场 【穿越】我爹是异性王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我在三国捡尸成神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时空搅屎棍 大顺宝藏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三国:三分天下 
唐朝那些事 尧天舜日 - 唐朝那些事txt下载 - 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 唐朝那些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