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首页 >> 大夏风云录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南宋第一卧底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宋吹 千秋 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 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 大明风流 大宋的智慧 武炼巅峰 这个书生有点凶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1章 经抚不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二个矛盾冲突是毛文龙功过问题。在联合朝鲜方面,大夏君臣心里其实也明白,让朝鲜出兵是不可能的,但暗中资助粮草是可行的。

“平买于朝鲜东山一带,谅该国惧贼并吞之祸,感我拒倭之恩,必不忍推托”。

所谓的联合朝鲜,具体来说就是在朝鲜义州地区秘密设立据点,招募逃亡辽民为兵,同时联合登莱水兵,不断侵扰大金与朝鲜边境和大金沿海一带。

虽然熊廷弼、王化贞两人在这一战略思想上基本一致,但实际操作上又各自为政。熊廷弼这边派出梁之垣领兵2500人前去朝鲜。王化贞这边则派出毛文龙领兵220人,前去朝鲜。结果是毛文龙这边先立功了,便是有名的镇江之捷。

大金东南边境的镇江,位于鸭绿江入海口,与朝鲜隔江相望。镇江人民并不服大金的统治,屡屡起义。所以,在镇江搞事情,有群众基础。

趁着镇江城主佟养元出城镇压民变,镇江有一生员叫王一宁,前往朝鲜,意图借兵攻打镇江,刚好遇上了毛文龙。王一宁、毛文龙两人一商议,便让王一宁回去策反降金汉将,做内应。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晚上,毛文龙带兵潜入镇江。镇江中军陈良策、生员王一宁等人叛变大金,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在内应外合下,毛文龙夜袭镇江,活捉镇江城主佟养元,杀其亲兵六十人,镇江城中军民和周边汤站、险山、长旬等小堡皆投降。

拿下镇江后,熊廷弼、王化贞、朝鲜三方都没有及时派兵支援。不久后,大金派五千八旗兵征剿镇江。毛文龙不敢据守,便退入朝鲜境内。

王化贞以镇江之役向朝廷报功,但熊廷弼却认为毛文龙操之过急,打草惊蛇,让大金有了防范之心。他评价镇江之役名为奇捷,实为奇祸。

虽然镇江之役歼敌不过六十人,但其意义重大,是当时为数不多的胜仗,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大夏士兵士气。朝廷也从王化贞之请,升毛文龙为副总兵,并从海上调一万登莱水兵,八千浙江水兵入朝鲜,由毛文龙来指挥,骚扰大金边境。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三个矛盾冲突是战守问题。熊廷弼主张防守,王化贞主张出战。但实际上,王化贞只有出兵收复海州的计划,并没有真正实施,不过嘴上说说而已。

对战守问题,兵部尚书张鹤鸣曾说道:“臣谓不必分战分守,要在战成其战,守成其守。”

张鹤鸣的意思很明确,经略、巡抚何必为战守问题争吵不休,是战是守完全取决于统帅的临阵判断。若是出战能胜,当然是要主动出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鼓舞我方士气;若是不能胜,自然要依城据守。

然而,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矛盾继续加大,已经从工作方法的争辩,变成了意气之争。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四个矛盾冲突是兵力问题。熊廷弼主张辽东要三十万兵力,而王化贞却认为只需六万精兵即可,并曾放出豪言:“臣愿请兵六万进战,一举荡平,即有不称,亦必杀伤相当,保不为河西忧也。”

实际上,熊廷弼提出的三十万用兵计划,一年至少将花费1200万两白银,以当时的大夏财政来说,根本负担不起。

正如刑科给事中孙杰当时所说的,“今兵需三十万,饷需一千二百万,恐竭中国财力不足供也,兵贵精不贵多”。

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第五个矛盾冲突是联合蒙古的问题。熊廷弼主张林丹汗不可信,而王化贞主张收复辽东必须要联合蒙古。

在王化贞的坚持下,大夏朝廷赏赐三十万两白银给察哈尔部。而在天启元年十一月的时候,林丹汗也派出一万蒙古骑兵驻守黄泥洼。

王化贞接着向朝廷奏报:“先差黄把都儿领精兵一万堵往黄泥洼,已至镇夷边外,余即续到,前发用虏银不敷,乞再发稿赏。”

只是大夏财政已竭尽,九边军饷尚无能为力,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请林丹汗多派兵协助。实际上,敌人的敌人,即便是不能成为朋友,也应该借剑杀人。

林丹汗的目标是统一蒙古各部,而努尔哈赤却在扯他的后腿,不断分化内喀尔喀五部。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联合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共同对抗大金,是有利益共同点的。

但是打铁还须自身硬,想要别人帮你,首先得让别人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大夏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一胜难求,林丹汗怎么可能为了区区三十万两,让自己的将士为别国卖命。

假如是顺风局痛打落水狗,还能赚赏银,别说林丹汗的察哈尔部不会拒绝,就连朝鲜也会出兵。所以,双方的军事合作也就是点到为止。

但毕竟察哈尔部也拉了一万骑兵过来,给大夏壮了声势。所以,王化贞主张收复辽东必须要联合蒙古显然是正确,只不过看双方能合作到什么程度而已。

对于熊廷弼、王化贞的矛盾冲突,大夏皇帝的态度一直就是很暧昧,一直在和稀泥,来来去去就那些话,“经抚共事地方,但当同心并力,以灭贼为务,毋误封疆大计”。但问题就在于经抚不和,且难以调和。

天启元年十一月,辽东巡按方震孺上疏,说臣虽极力调和,但经、抚两人已经水火不容,且事事相左,下面各道臣、各将领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再这样内斗下去,恐怕会扰乱军心、降低士气,还望陛下早做打算。但大夏皇帝依然犹豫不决,又转交兵部研究。

一直拖到天启二年正月,兵部尚书张鹤鸣召集九卿众臣82人,主持召开会议,研究辽东经、抚不合的问题。

会议上,有人主张撤经略以巡抚全权负责;有人主张撒巡抚以经略全权负责;还有人主张由张鹤鸣接任熊廷弼经略辽东;但更多的人还是和稀泥,主张责成经、抚两人同心竭力。

会后,兵部尚书张鹤鸣把各人意见以清单列上,并建议皇帝调熊廷弼回来,赐王化贞尚方宝剑,将辽事全权委任。但皇帝依然是难以定夺,下旨让吏、兵两部再次研究。

“是时,中外皆知经抚不和,不蚤为处分,必致误事。乃阁诿之部,部诿之会议,言者又各有所相持未决。”

于是,吏、兵两部再次开会研究,最后定留王化贞,撤熊廷弼。而遇事当决未决,徒然浪费时间而已。

正当大夏朝廷久拖未决,研究再研究的时候,前方塘报传来大金大举进攻广宁的消息。吏、兵两部再向皇帝奏报,认为不可临阵易帅,请皇帝责令熊廷弼、王化贞两人放下成见,同舟共济。

第七仗,广宁之战。天启元年底,努尔哈赤将辽阳进行了修建,并迁国都于辽阳。努尔哈赤在迁都之后,决定大举进攻广宁。

大战前,大夏辽东兵力大概十九万,其中广宁地区十四万,山海、义州、锦州、宁远、右屯等地五万。大金动员兵力十一万左右,由努尔哈赤亲征。

天启二年正月十一日,大金八旗大军已经陆续聚集海州、牛庄等地。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日,大金八旗大军渡过辽河,直奔广宁而来。此时,熊廷弼终于从山海关出发,驻军右屯,并让王化贞守广宁,刘渠守镇武,祁秉忠守闾阳,罗一贵守西平。

二十一日上午,努尔哈赤大军围攻西平堡。熊廷弼派出刘渠,王化贞派出祁秉忠、祖天寿前去救援。结果,援军未能及时到达。

当天中午,八旗大军架云梯,从城头攻入,西平失守,守将罗一贵自尽。

拿下西平后,八旗大军继续往前推进,与刘渠、祁秉忠、祖天寿所领的三万多援军,在平阳桥激战。刘渠、祁秉忠双双阵亡,祖天寿败逃觉华岛,大夏援军溃败。

打到这里的时候,广宁城里虽然大概还有守兵十万,但战争已经结束了。因为广宁十万将士得知前线溃败后,准备献城投降大金。

从二十二日到二十四日中午,已经有大夏两名参将、六名游击、两名千总陆续派出使者,向努尔哈赤投降。

在广宁众将商议投降的时候,参将江朝栋知道事已不可为,急忙劝王化贞出城,并速速传迅熊廷弼。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熊廷弼、王化贞两人的表现可是说是可恨。天天窝里斗,一到关键毫无用处。

王化贞仓皇出城,弃城而逃。而在右屯的熊廷弼得到紧急情报后,犹豫不决。闾阳监军邢慎言劝熊廷弼应马上入广宁,计擒叛将,以定军心,而另一名监军韩初命却觉得此时入广宁危险。最后,熊廷弼听从韩初命的意见,弃右屯而逃。

“邢慎言劝廷弼,力救广宁,计擒叛将。韩初命沮之。遂率众退还。”

一个是经略,一个是巡抚,却在关键时刻双双逃离。而此时,努尔哈赤还不知道辽东经、抚两人已逃离广宁,还以为广宁众将的投降是熊廷弼的疑兵之计,一直驻军沙岭不前。

直到二十四日,广宁众将派生员郭肇基举旗备轿,击鼓敲锣前来迎接,努尔哈赤这才半信半疑,缓缓前去广宁城。

到了广宁城东,努尔哈赤还是有点懵,总觉得有诈,怕中了擒贼擒王、关门捉贼之计,先派八旗大臣领兵入城。直到中午,大臣再请,努尔哈赤才真正踏入广宁城。

失去广宁地区后,大夏在辽东的控制权只剩下宁远、锦州到山海关一条窄长的辽西南走廊。

从正月十一日到二十四日,这十多天内天津、登莱两地水军和潜入朝鲜的毛文龙、梁之垣毫无动静,所谓的三方布置之策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也只有林丹汗在事后,派出蒙古骑兵对大金进去了骚扰。

“是日,着戴木布、阿山前去巡边,遇潜入边内之察哈尔蒙古人……白旗巴牙喇茂海率侦卒,沿边巡察,见察哈尔恭图贝勒属下之人入境……察哈尔贝勒恭图属下之二百蒙古人,前来夺粮。”

虽然广宁不战而降是不争的事实,但一直病休的辽东巡按方震孺说法更有趣味性。

方震孺向朝廷奏报,说王化贞想要策反汉降将李永芳,结果反被李永芳将计就计,策反了心腹爱将孙得功。孙得功败回广宁城后,煽动其他将领投降,散布遥言引起守兵恐慌,导致逃的逃、降的降。

但大金方面压根没提孙得功献城之首功。在入主广宁之后,努尔哈赤破格提拔了石天柱和刘参将、金游击三名降将,和赏赐了一批降将,独不见孙得功有奖赏。

再一个,孙得功只是一名参将,而广宁城中,大夏的总兵、副将(即副总兵)、参将、游击、千总共1583人。

若是广宁十万将士真的有心抗敌,单孙得功一人,怕是无力公开献城降敌。孙得功只不过是众多投降将领中的一员,并没有所谓的献城首功。

直到天启三年二月,兵部尚书董汉儒重查广宁之败,共列举叛逃及下落不明的高级将领共有67人,并建议皇帝,叛降大金的要株连亲族,弃城而逃的要立斩,不知下落的要派人去原藉追查。

“兵部尚书董汉儒请论广宁之役叛逃诸将。叛将刘世勋等二十九人,逃将蔡汝贤等九人,不知下落之将张应龙等二十九人。

叛将宜逮亲族立正典刑;逃将宜扭解来京,立斩市曹;不知下落之将或阵亡、或生还,宜行原藉,确查根究,分别优恤、逮治。”

辽东巡按方震孺之所以特地单提孙得功献城之功,要不就是道听途说;要不就是为了脱责。

战场上打了败仗,那是经略、巡抚的责任,但要是众将皆有投降之心,那巡按方震孺也脱不了干系。

两个月,方震孺在完成收尾工作后,终于以病请辞,逃出辽东这个火坑。方震孺侥幸置身事外,可熊廷弼、王化贞两人可就惨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赵氏嫡女 肥水不流外人田 瑜伽老师花样多 将夜 我的26岁女房客 龙族 逍遥人生 大夏第一假太监 仙门走出的男人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大明锦衣 清都仙缘 不要在垃圾桶里捡男朋友 生常 大明英华 位面争霸:从地狱难度开始超神 碧蓝航线界限 师娘,我真不想下山啊! 嫡长女她又美又飒 从黑袍纠察队开始诸天无敌 
经典收藏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人在隋唐:从合成词条开始无敌 大明第一狂士 女尊世界中的万人迷 睡鬼 大宋斩妖人 我带着空间戒指:穿越到1939 学霸,你家渣爷又犯病了(她家渣爷又犯病了) 挽唐 大明圣祖 大宋医相 大夏国九皇子 满门忠烈,皇帝却逼我造反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极品亲王府 重生之大明鹰犬 阴女剑侠传 大明千王 全军列阵 穿越明朝之牧狼 
最近更新大明:躺赢公主,皇后求我做驸马 明圣宗朱标:不肖子孙改我庙号? 汉末乱云飞 武瞾之谜:一代女皇的成长之路 大唐贞观小地主 无尽权谋 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 奇门故事汇 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 大明发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沈家大小事 中医大师扁鹊 云尧长歌 一条路要走多远才会是尽头 大秦:公子长青的逆天之路 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 三国:成为武侯北伐中原 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 
大夏风云录 喜欢瞎编的豆腐 - 大夏风云录txt下载 - 大夏风云录最新章节 - 大夏风云录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